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journalinfonormal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杂志微信

2025年10期
论著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技术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华冰;周涛;谷晓林;袁立华;吴茂红;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MR-V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完成HRMR-VW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HRMR-VWI技术检出狭窄动脉血管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比较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患者的HRMR-VWI参数,分析HRMR-V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DSA检查共检出病变血管125条;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HRMR-VWI技术检出狭窄动脉血管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6.46%、98.59%、88.00%;HRMR-VWI技术检出结果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好(Kappa=0.887,P<0.001)。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为轻度20例、中度36例、重度22例。重度狭窄患者斑块负荷指数、斑块强化率较轻度、中度狭窄患者高,血管重构指数较轻度、中度狭窄患者低(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斑块负荷指数、斑块强化率及血管重构指数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的AUC均>0.7,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 HRMR-V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较高,可有效检出病变血管,且对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2025 年 10 期 v.35 ;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21BJ000019); 济南市临床医学科技创新计划项目(编号:202134053)
[下载次数: 10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DTI-ALPS指数评估缺血缺氧性脑病恢复期新生儿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的临床价值

李钱程;王伟;张龚巍;李成龙;董丽娜;徐超;张超;

目的 探讨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DTI-ALPS)指数评估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恢复期新生儿脑胶质淋巴系统(GS)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31例HIE患儿(HIE组),在HIE恢复期日龄4周左右行MRI常规序列和DIT序列扫描,同时进行全身运动(GMs)质量评估;选取同期4周左右日龄的正常健康体检新生儿31例(正常组),进行MRI常规序列和DIT序列扫描。通过DTI软件计算两组ALPS指数,比较HIE组与正常组及不同程度、GMs结局及异常影像学表现HIE患儿的ALPS指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ALPS指数与HIE分度、GMs结局及异常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 HIE组ALPS指数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HIE患儿ALPS指数高于中度和重度患儿(P<0.05),中度与重度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Ms异常患儿ALPS指数低于GMs正常患儿,脑损伤患儿ALPS指数低于无脑损伤患儿,脑结构异常患儿ALPS指数低于脑结构正常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ALPS指数与HIE严重程度、脑损伤、脑结构异常、GMs评估异常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440、-0.440、-0.490、-0.462,P<0.05或<0.01)。结论 HIE恢复期新生儿存在GS功能受损,GS功能下降与HIE严重程度、GMs异常、影像学表现脑损伤和脑结构异常有关。

2025 年 10 期 v.35 ;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研项目(编号:H2023134); 徐州市儿童医院科研项目(编号:23040415)
[下载次数: 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6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颅脑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袁牧;李依明;

目的 探讨颅脑CT灌注成像(CTP)定量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80例TIA患者,依据发病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将其分为发生组12例和未发生组68例。所有TIA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P检查,记录CTP定量参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P定量参数对TIA患者进展为ACI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低于未发生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高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P定量参数(CBF、CBV、MTT、TTP)单独及联合预测TIA患者进展为ACI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9、0.725、0.704、0.668、0.896,CTP定量参数联合预测的价值最高。结论 CTP定量参数对TIA患者进展为ACI预测效能高,CBF、CBV降低、MTT、TTP水平升高的TIA患者进展为ACI风险较大。

2025 年 10 期 v.35 ;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联合共建项目(编号:LHGJ20191496)
[下载次数: 1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能谱CT成像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评估及其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

彭杰;王启伟;吕想;郜莹莹;杨凡;王良勇;

目的 分析能谱CT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并探讨其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均接受能谱CT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依据脑梗死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发生组(n=27)与未发生组(n=53),比较能谱CT成像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能谱CT成像检查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同时绘制ROC曲线,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能谱CT成像联合检查,发生组稳定性斑块检出率低于未发生组,不稳定性斑块检出率高于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发生组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流阻力指数(RI)、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高于未发生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低于未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IMT、RI、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脑梗死发生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1、0.371、0.313、0.517,P均<0.05),PSV、EDV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脑梗死发生呈负相关(r分别为-0.403、-0.387,P均<0.05);ROC分析显示,能谱CT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参数单独预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脑梗死发生的AUC均>0.7,联合预测的AUC>0.9,联合预测价值更高(P<0.05)。结论 能谱CT成像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方面价值显著,且二者检查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脑梗死发生相关,二者联合可提高临床对患者脑梗死发生的预测价值。

2025 年 10 期 v.35 ; 兵团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1DB022); 第一师阿拉尔市财政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24YL13)
[下载次数: 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HR-MRI检查对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卒中再发的预测价值

朱秀芳;陈磊;段新秀;李蕾;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检查对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卒中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53例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的临床资料和HR-MRI检查资料。随访3个月,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再次发生卒中将患者分成复发组42例和稳定组111例。比较两组HR-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卒中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对卒中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复发组糖尿病占比高于稳定组(P<0.05);复发组颈内动脉颅内段斑块比例增加,斑块负担、偏心指数、斑块体积、斑块内出血发生率高于稳定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斑块位置、斑块负担、斑块体积是卒中再发的危险因素(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斑块位置、斑块负担、斑块体积预测卒中再发的AUC分别为0.637、0.660、0.860;三项指标联合的AUC为0.890,高于三项指标单独预测(P<0.05)。结论 HR-MRI检查对非狭窄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卒中再发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2025 年 10 期 v.35 ; 连云港市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SF2315)
[下载次数: 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脑侧支循环开放的评估价值

聂家秋;周丽;高飞;杨向峰;曲珊珊;寇光玲;郭利平;刘萍;

目的 探讨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联合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D)检查对颈动脉狭窄(CAS)患者脑侧支循环开放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65例单侧CAS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PI);行TCCD检查,评估前交通动脉(ACoA)、后交通动脉(PCoA)、眼动脉(OA)侧支循环开放情况。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CCD检查诊断脑侧支循环开放方式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不同侧支循环开放患者的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采用ROC曲线分析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联合TCCD检查对CAS患者脑侧支循环开放的诊断价值。结果 TCCD检查诊断CAS患者脑侧支循环开放方式与DSA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977,P<0.01)。不同侧支循环开放患者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oA、PCoA、OA及ACoA合并PCoA开放患者的PSV、EDV高于无侧支循环开放患者,PI低于无侧支循环开放患者(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联合TCCD检查诊断CAS患者脑侧支循环开放的AUC为0.999,灵敏度为96.85%,特异度为100%。结论 CAS患者脑侧支开放方式与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联合TCCD检查有助于CAS患者脑侧支循环代偿的早期诊断。

2025 年 10 期 v.35 ; 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项目(编号:2023RKX064)
[下载次数: 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低剂量颅脑双源CT灌注成像对脑梗死溶栓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预测价值

孙鹏;黄致君;王立峰;张骄阳;

目的 探讨低剂量颅脑双源CT灌注成像(CTP)对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发生血管性痴呆(VD)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70例脑梗死溶栓患者,于溶栓后进行低剂量双源脑CTP检查,测定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及达峰时间(MTT)。根据溶栓后6个月内是否发生VD将患者分为VD组(41例)和非VD组(129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和CTP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梗死溶栓后发生VD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TP参数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TP参数对脑梗死溶栓后发生VD的预测效能。结果 VD组CBF、CBV低于非VD组,MTT高于非VD组(P均<0.05);VD组年龄、有脑卒中史及病灶数量均高于非VD组(P均<0.05)。有脑卒中史、多发病灶、高MTT是脑梗死溶栓后VD的危险因素,高CBF、高CBV是其保护因素(P均<0.05)。脑梗死溶栓患者CBF、CBV与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1、0.483,P均<0.05),MTT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r=-0.502,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BF、CBV、MTT单独及联合预测脑梗死溶栓后VD的AUC分别为0.749(95%CI:0.677~0.813)、0.689(95%CI:0.614~0.758)、0.696(95%CI:0.621~0.764)及0.886(95%CI:0.828~0.930),三者联合预测效能高于单项指标(P均<0.05)。结论 脑梗死溶栓后VD患者CTP可见CBF、CBV水平异常降低,MTT水平异常升高,三者与MoCA评分密切相关,CBF、CBV、MTT对于脑梗死溶栓后VD的发生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2025 年 10 期 v.35 ;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3YXYJ0145)
[下载次数: 3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基于机器学习的MRI增强图像构建脑膜瘤病理分级自动预测模型及其效能验证

陈鹏;孙淼;宋亭亭;王天佐;张金玲;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的MRI增强图像构建脑膜瘤病理分级自动预测模型,并验证其分割、分类性能。方法 选取126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其中高级别脑膜瘤43例、低级别脑膜瘤83例。按照7∶3随机分成训练集88例和测试集38例,再从训练集中随机选取17例作为验证集。利用深度学习训练自动分割模型,并根据Dice系数选择最优模型。随后,从训练集数据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经过多步骤特征筛选,选出最佳特征组合。使用四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其中基于自动分割图像提取特征的模型记为Model A,基于手工分割提取特征的模型记为Model M。最后,通过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曲线分析和净重分类系数(NRI)等指标对最优分类模型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 Model A在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上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Dice系数分别为0.915、0.886和0.871。在分类模型中,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模型表现最优。ROC曲线分析显示,Model A的AUC为0.851(95%CI:0.713~0.989),Model M的AUC为0.831(95%CI:0.683~0.97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5);校正曲线显示,两模型的拟合度均较好;决策曲线显示,在大部分阈值下,Model A具有略高的标准化净利益,而在预测相同测试集时两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和AUC均保持一致,NRI=0。结论 结合深度学习与影像组学的自动机器学习模型可预测脑膜瘤病理分级,并展现出良好的分割、分类性能,能够为术前评估和治疗决策提供帮助。

2025 年 10 期 v.35 ;
[下载次数: 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3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创刊时间:1990年10月
主管部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电话:0531-88957664

              0531-88955484

              0531-88958161

发行电话:0531-87920996
E-mail:yxyxxzz@126.com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6-9011

 CN  37-1426/R

友情链接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365,279
今日访问量: 60

友情链接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

        为了进一步优化办公环境,本刊编辑人员自2025年5月6日起办公地点迁至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邮编:250014,电话:0531-88957664/88955484/88958161/88951013。原办公地址济南市经四纬九路37号仍作为本刊发行地址,邮编和电话不变。特此公告!

《医学影像学杂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