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栏
杂志微信
低剂量CT灌注成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张文轩;岳奎涛;王锡臻;马雯雯;明倩倩;刘铭;目的 探讨低剂量CT灌注成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低剂量组(42例)和常规剂量组(42例)。低剂量组采用70 kV管电压、管电流量150 mAs及低浓度对比剂(320 mgI/mL),常规剂量组采用120 kV管电压、固定管电流量(250 mAs)及370 mgI/mL对比剂。比较两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灌注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低剂量CT灌注成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低剂量组CTDIvol、DLP及有效剂量分别降低61.8%、53.6%和58.2%(t分别为74.95、37.15、44.24,P均<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各灌注参数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TTP的诊断效能最佳,曲线下面积为0.860(95%CI:0.774~0.947);MTT次之,曲线下面积为0.853(95%CI:0.765~0.941);CBF和CBV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1(95%CI:0.705~0.917)和0.810(95%CI:0.703~0.916)。结论 低剂量CT灌注成像联合低浓度对比剂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效能较高,且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CT纹理分析对早期基底节出血扩大的鉴别价值
李诚;李晓军;李鑫;魏立杰;郭恺;目的 探讨CT纹理分析对早期基底节出血扩大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104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采用Mazda软件对基底节出血区域进行选取、纹理分析。计算误诊率(MCR)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具有诊断效能的纹理参数。结果 通过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POE+ACC)和交互信息(MI)3种不同的降维方法,筛选出最佳的纹理参数。非线性分类分析(NDA)方法计算出的MCR为0。在筛选出的纹理参数中,S(4,-4)Difvarnc、S(3,-3)Difvarnc、S(2,-2)Difvarnc、GrVariance、S(1,-1)SumAverg、S(5,0)Difvarnc、Perc. 90%、S(0,1)Difvarnc的诊断效能较好。结论 NDA的分析方法所计算得出误诊率最低,其中灰度直方图和灰度共生矩阵下的纹理参数对早期基底节出血的鉴别价值更大。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在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储备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李晶龙;薛永杰;李奕杉;赵凡惠;目的探讨多标记后延迟(PLD)时间动脉自旋标记(ASL)成像评估不同血压控制水平的高血压患者脑血流储备(CVR)的价值。方法选取经临床确诊的62例高血压住院患者,均行ASL、T1WI、T2WI、Flair及DWI检查。根据血压控制水平将患者分为血压控制不良组(G1组)36例和血压控制良好组(G2组)26例。测量两组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豆状核、小脑、丘脑及脑桥脑血流量(CBF)。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同一区域不同PLD的CBF差异,并比较两组间同一区域CBFPLD差异。结果G1组各脑叶、豆状核、小脑的CBF2.5及CBF2.0均高于CBF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CBF2.5、CBF2.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2组各脑叶、豆状核、小脑的CBF2.5及CBF2.0均高于CBF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CBF2.5均高于CBF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丘脑、脑桥CBF2.5均高于CBF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各脑叶、豆状核、小脑的CBF1.5、CBF2.0及CBF2.5均低于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1组丘脑、脑桥CBF2.5均低于G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8、0.025),但两组间丘脑、脑桥CBF1.5和CBF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控制良好者全脑CBF较高且脑血流代偿充足,多PLD ASL成像可为临床高血压管理及脑血管疾病预防提供重要依据。
高分辨CT对外耳道胆脂瘤术前分期及手术方式的指导价值
钱旺;张清华;王晨华;高元会;王雅杰;李建峰;于淑东;何明强;陈成芳;李红;目的 探讨高分辨CT(HRCT)对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术前分期及手术方式的指导价值。方法 选取手术治疗的93例(97耳)EACC患者,对其进行CT检查,根据颞骨高分辨CT检查EACC的侵犯范围、外耳道壁骨质受损情况以及颞骨HRCT结果将EACC分为三期。Ⅰ期患者仅行胆脂瘤清理,术中发现皮肤缺损较大者可行植皮。Ⅱ期无明显外耳道狭窄者可于耳内镜下行外耳道成形术,反之如果外耳道骨性狭窄明显则选择显微镜下耳内或耳后切口外耳道成形术。Ⅲ期患者根据病变范围及乳突气化程度进行手术方式选择,如果病变局限于鼓室,向后不超过水平半规管行单纯耳内镜手术;病变仅累及乳突且乳突气化好,选择完壁乳突根治术;如同时侵犯乳突鼓室且乳突气化好,可采用完壁乳突根治联合耳内镜的双镜联合入路手术方式;如侵犯乳突和(或)侵犯鼓室,但乳突气化欠佳,则行改良乳突根治术且最后进行外耳道成形同时缩窄术腔。将CT分期与术中所见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患耳均表现为外耳道内低密度影,77耳存在不同程度的外耳道骨质破坏,其中下壁70耳、后壁62耳、前壁46耳、上壁37耳。97耳EACC病例中按CT分期Ⅰ期20耳(20.6%),Ⅱ期24耳(24.7%),Ⅲ期53耳(54.6%),其中Ⅲa期20耳(20.6%)、Ⅲb期7耳(7.2%)、Ⅲc期26耳(26.8%)。EACC CT分期与术中所见总符合率达91.8%(89/97)。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气骨导差较前减少(17.8±12.0)d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1,P<0.001)。结论 根据颞骨高分辨CT检查表现特征进行外耳道胆脂瘤分期,结果准确、可靠,有利于手术方式指导。
MRI联合DWI定量分析参数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
王嘉麟;王梦莹;卫孟佳;张博文;吉晓曦;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特征、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分析参数鉴别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选取腮腺肿瘤患者60例,分析腮腺肿瘤定性诊断结果,比较不同类型腮腺肿瘤MRI影像学特征、DWI定量分析参数。通过MRI、DWI、MRI联合DWI检查鉴别腮腺肿瘤良恶性,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为依据,评估MRI、DWI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腮腺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价值。结果 60例腮腺肿瘤患者,共计89个肿块,恶性肿块26个,其中黏液表皮样癌15个(57.69%),腺泡细胞癌7个(26.92%),其他4个(15.38%);良性63个肿块,其中腺淋巴瘤41个(65.08%)、多形性腺瘤16个(25.40%)、其他6个(9.52%)。恶性腮腺肿瘤边界清晰、形态规则、信号均匀、无周围组织侵犯、无分叶比例低于良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600、800、1 000 s/mm2时,恶性腮腺肿瘤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低于良性腮腺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病理检查证实,89个腮腺肿瘤肿块,恶性肿块26个,MRI确诊16个,DWI确诊18个,MRI联合DWI确诊24个。ROC曲线分析显示MRI联合DWI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8,灵敏度为92.31%,特异度为87.30%。结论 不同类型腮腺肿瘤MRI特征、DWI定量分析参数存在不同,MRI联合DWI检查鉴别腮腺肿瘤患者良恶性的价值较高。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颌面部CT成像中的应用效果
苏蕾;魏凯通;胡丽丽;梁晓雪;马雅晴;孙强;目的 探讨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颌面部CT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因外伤、感染性病变、肿瘤性病变行颌面部CT成像患者56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A组)28例和低剂量组(B组)28例,对两组静脉期扫描数据分别进行50%迭代重建算法(ASIR-V 50%)、DLIR-M、DLIR-H重建,亚组分别命名为AAS-50%、ADL-M、ADL-H、BAS-50%、BDL-M、BDL-H。比较两组各亚组间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BAS-50%组的SD最高,ADL-H组SD值最低,A组和B组DL-M和DL-H的SNR和CNR均高于ASIR-V 50%组,SD值均低于ASIR-V 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DL-H组分别与BDL-M、BDL-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DL-M、BDL-H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辐射剂量降低33%时,DL-M和DL-H组主观评价仍高于ASIR-V 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用于颌面部CT成像可改善图像质量,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CTA冠状动脉成像联合心脏磁共振在扩张型心肌病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吕涛;冀永春;张磊;马静;张泰鹏;冀笑笑;张宏亮;陈入菲;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冠状动脉成像联合心脏磁共振(CMR)在扩张型心肌病(DCM)临床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110例心肌病患者病历资料,将92例DCM患者病历资料归入DCM组,其余18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病历资料归入非DCM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A冠状动脉成像、CMR检查,记录检查参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CTA冠状动脉成像联合CMR在DCM临床评估中的价值。结果 DCM组最小管腔面积(LA)、左室心肌质量(LVMM)、左心房内径(LAD)、右心房内径(RAD)水平高于非DCM组,偏心指数(EI)、重构指数(RI)低于非D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A、EI、RI、LVMM、LAD、RAD单独及联合评估DCM的AUC分别为0.685、0.644、0.703、0.676、0.679、0.660、0.900,联合评估价值最高。结论 CTA冠状动脉成像联合CMR可提高对DCM的临床评估价值。
不同民族间CT-FFR水平比较及其对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关伟锋;王艳丽;祝因苏;古丽米热木·叶海亚;陈菲菲;任月玲;目的 探讨不同民族间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水平比较及其对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86例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均行双源冠状动脉CT扫描,计算CT-FFR值。比较汉族、哈萨克族及维吾尔族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CT-FFR值。并对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观察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根据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65例)与未发生组(221例),比较两组CT-FFR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FFR值对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哈萨克族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CT-FFR值低于维吾尔族、汉族患者,维吾尔族患者低于汉族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6例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共65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73%。发生组CT-FFR值低于未发生组,狭窄程度为重度的患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CT-FFR值预测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735(95%CI:0.675~0.795),最佳截断值为0.775。结论 哈萨克族CT-FFR值低于维吾尔族和汉族,维吾尔族CT-FFR值低于汉族。冠状动脉CT-FFR值可有效预测中重度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且CT-FFR值低于0.775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更高。
期刊信息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创刊时间:1990年10月
主管部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会 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月刊
编辑电话:0531-88957664
0531-88955484
0531-88958161
发行电话:0531-87920996
E-mail:yxyxxzz@126.com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6-9011
CN 37-1426/R
网站访问量
今日访问量: 324